【食用安全】魚扒驚見綫狀物疑似寄生蟲 街坊打冷震:拉咗三條蟲出嚟

食用安全

發布時間: 2020/09/23 17:29

最後更新: 2020/09/30 13:08

分享:

分享:

有街坊在魚扒上發現有數條綫狀物,疑似是寄生蟲。

有西環街坊近日分享,在一塊魚扒上發現有綫狀物,疑似是寄生蟲。街坊不敢食用,事後已把魚扒丟掉。TOPick訪問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,認為綫狀物有機會是「海獸胃線蟲」,如人體受感染,可引致作嘔、胃抽筋、劇痛甚至出血等症狀。

一名西環街坊最近在Facebook群組「今晚煮乜好」發帖,指自己在一塊切件魚扒上發現綫狀物,疑似是寄生蟲:「我不敢食,馬上掉了!」事主隨後留言:「我拉咗三條蟲出嚟」又指自己嚇得打冷震。

網民為此議論紛紛:「唔知裡面有幾多蟲卵?好恐怖」但也有網民指,其實生魚經煮熟後,照樣可以食用:「煮熟無問題,基本上所有魚都有蟲」、「見到就唔好食,見唔到咪照食。」

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受訪表示,魚扒上的綫狀物有機會是「海獸胃線蟲」(Anisakis,又名「異尖線蟲」),頭尾呈尖端狀,分有不同種類,體積上有長有短。

常見症狀包括胃抽筋甚至出血

海獸胃線蟲出現機率很廣泛,會在蝦、蟹、蠔、油甘魚、鯖魚等不同生物上找到。但莊棣華強調,蟲與宿主屬共生關係,本身不會危害宿主的健康,一般在魚的體內發現幾條是很平常,但多起上來時,上千條也可以。

他續稱,正常人胃酸有防禦機制,就算食物有海獸胃線蟲,亦未必有感染寄生蟲風險。但如果是胃液稀少、胃壁較薄、胃液分泌不足、食道壁比較薄弱的人士,寄生蟲有機會鑽入胃中,引起的常見症狀包括作嘔、胃出血、胃抽筋、劇痛等。

然而,他亦表示魚體內很乾淨,本身並無毒性,只要煮熟便可進食,市民無需太擔心。

同場加映:含豐富Omega-3的海鮮、15款最少殘留農藥的蔬果↓ 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-35°C冷凍20小時可減感染風險

消委會曾引述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醫生指,食用未經徹底煮熟的海魚,有機會感染的寄生蟲主要是海獸胃線蟲(Anisakis和Pseudoterranova)和某些品種的裂頭絛蟲(Diphyllobothrium)。

消委會指,食用未經煮熟的海魚,有機會感染海獸胃線蟲,如感染胃部,患者會在進食1至12小時內出現腹痛、噁心、嘔吐等徵狀,亦有機會感染小腸,患者在5至7日內有腹痛,更可能令患者出現過敏反應。

食安中心曾指出,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的《魚和魚製品操作規範》指明,將擬作生食用途的魚肉先放在-20°C或以下冷凍7天或在-35°C冷凍約20小時,可以殺死寄生蟲,有效降低寄生蟲感染人類的風險。

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,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,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,立即查看:bit.ly/2UJP4dx
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責任編輯:陳昊淋